欢迎来到天下冀商网

冀商画院
赵耀华:学习毛体书法之刍议
发布日期:2014/6/16 19:33:32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赵耀华,1942年出生于沧州南皮,晚号醉翁。1967年毕业于河北大学教育系。参加工作后,历任康保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河北工人报》总编辑,河北省总工会副主席;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三届理事会顾问。退休后,任河北省冀商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河北省毛体书法研究会副主席、河北省书画艺术研究会顾问、河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顾问、海峡两岸艺术家联展评审委员、中国书法研究院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多次辉煌的发展时期,可谓群星灿烂,名家辈出,高峰迭起。然而,明清以来,恐怕还没有出现过一位象赵孟頫(1254—1322)那样“独领风骚五百年”的书法大家。更不用说振奇千载的“癫张狂素”了。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讲,书法是在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和不断发展的。从篆、隶、楷、行发展到大草,似乎发展到了顶峰。然而,物极必反。由于草书难写难识,其实用价值逐渐削弱。清末吴昌硕曾哀叹:“今人谁解草书?”于右任也为草书“终难深入民间,以宏其用”而叹息。为了挽救草书的衰落,他还编著了《标准草书》。但是他并没有真正找到振兴草书的良方。

    毛泽东的书法被人们习惯地称为“毛体”。毛体书法为什么能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毛体书法雅俗共赏的艺术品质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认识毛体书法艺术的风格特色?毛泽东对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有哪些重大贡献?这一系列的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我酷爱毛泽东的草书。但没有进行过系统、深入的研究。只能从宏观上谈点肤浅认识。

    (一)毛泽东的书法实践活动告诉我们,要想在书学上有所成就,必须在传统继承上下功夫。非数十年如一日之功,难以登堂入室。

    毛泽东少年时代就接受了传统书法的学习和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虽然他无意于成为书法家,但是他的艺术天质和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与书法艺术的抒情特点相切合。所以毛泽东一生酷爱书法。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里,也一部晋唐小楷不离身。建国后日理万机,工作之余还背诵《草书百韵歌》。并且搜集和阅览了六百多种法帖,可谓“神游书海,目揽千帖”。甚至出访莫斯科时,也不忘记把《三希堂法帖》带在身边。在延安时,他曾开玩笑地说:“我要用我的文房四宝打败蒋介石的四大家族”。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无论是起草电稿,还是著文立说,都是使用毛笔。从这个角度讲,他是用笔杆子指挥枪杆子。小小毛锥,三千毛瑟,能敌蒋介石的百万精兵。所以,毛泽东的书法作品不仅带给我们书法艺术的享受,而且记录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段革命史实。就凭这一点,毛体书法肯定会永载史册,流芳百世。

    从毛泽东一生各个时期的手书墨迹来看,他的书学历程与历史上的书法大家们一样,同样经历了“但求平整”、“务追险绝”、“复归平整”三个阶段。特别是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他手书的自作诗词已经达到了随心所欲、出神入化的境地。这是毛泽东草书发展的辉煌时期,也是“毛体”书法形成的辉煌时期。

    (二)毛泽东的草书是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借鉴中求创新。这正是学书的不二法门。

    从中国书法史的发展角度来看,凡是有大成就并能够引领一个时代书风的大家,都是站在传统书法艺术长河的源头,俯瞰和透视书法艺术的真谛并创造性地超越传统。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典范。他从中国传统书法中走来,从中国社会伟大变革的时代中走来。他传承广博,积淀厚重。他凭着对传统书法的独特解悟,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借鉴中求创新。他把传统的积淀和强烈的时代气息、鲜明的个性和非凡的创造性溶于一炉,铸就了毛泽东书法雄纳天地、韵溯古今、吞云吐月、雄风盖世的特质。

    我认为,“书法即性情的抒发”。从毛泽东书法艺术发展的轨迹看,他是一位从古典和谐美走向现代阳刚之美的艺术典范。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典范。他那“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壮志情怀,他那“敢教日月换新天”,“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的英雄气概,性情悉露,一寓于书。所以,学习毛泽东的书法艺术,可以提升我们的艺术境界,开阔书法大视野。

    毛泽东的草书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打破了各种书体的门户之见,将行楷、行草、小草、大草数种书体巧妙地融合在一幅作品之中,而且融合得浑然一体。犹如多种书体和谐相处的“统一战线”。这种混合体的草书,更加易识易读,从章法上看,行气茂密,大小错落有致,笔势连贯,气韵生动,变化多端。给人一种美奂美伦的艺术享受。这种草书的写法是前无古人的,是毛泽东的一大创造。从而形成了毛体书法特有的雅俗共赏的艺术品质。

    毛泽东熟记草书符号,为什么在他的草书中很少使用草书符号呢?这是毛泽东在用自己的书法实践活动,实践着他自己提出的“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和“文艺为大众服务”的艺术主张。所以,毛泽东的草书能够“深入民间,以宏其用。”因此,我认为,是毛泽东挽救了中国草书的衰落。毛泽东的草书是继张旭、怀素之后,耸立在中国书坛的一座新的高峰。

    (三)毛泽东书法艺术的实践活动告诉我们,书家应加强字外功夫的修炼。

    朱履贞的《书学六要》中称,书有“六要”即“气质、天资、得法、临摹、用功、识鉴”。这“六要”中的“得法”、“临摹”、“用功”是讲笔墨功夫;而“气质”、“天资”、“识鉴”则是讲的字外功夫。书法是讲境界的。境界高低与书家的学识、阅历、见解、情操以及艺术的通感能力等综合素质密切相关。正如黄庭坚《书缯卷后》中所说:“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贤之学,书乃可贵。”毛泽东伟大的人格,渊博的学识,飞扬的灵魂,使得他的草书流光溢彩。他那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和雄视百代的伟大胸怀,造就了“毛体”书法大气魄、大境界的大家风范。这是一般书家难以企及的,恐怕也是历代书法大家难以比拟的。

    然而,由于毛泽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代伟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所以,以往人们所关注的多是对他的革命思想、军事理论及其诗词的研究。而对他的书法艺术的研究却远远不够。深入研究毛泽东书法艺术是我们应肩负的历史责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其本质特征在于他的民族性,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的象征。无论从使用价值还是艺术观赏价值来说,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世界其他民族文字无法比拟的。因此可以说,中国书法艺术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座圣域。要进入这圣域,就必须在传统继承上下功夫。只有继承传统,才有可能超越传统。何谓创新?无视传统书法之法则,无视民族审美情趣,任笔为体,故弄玄虚是创新吗?非也!传统书法是根,是本,是源。入古不一定就能够出新,但创新必先入古。因为,所谓“创新”,是书家在对传统书法产生独特解悟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个性化的创造和发展。若不了解传统书法的真谛,尚且手迷挥运之理,如何谈得上创新?

    赵孟頫有一首论书诗说道:“学书工拙何足计,名世不难传后难。当有深知书法者,未容俗子议其间。”毛泽东生前并无意于成为书法家。然而他逝世近四十年了,学习毛体书法的人却越来越多,其影响日渐深远。毫无疑问,是毛泽东振兴了中国书坛,在引领着时代书风。

    书法艺术具有超功利主义的特征。然而中国书法艺术长河里流淌的圣水,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里已被严重污染!因此,真正热爱书法艺术的人们应肩负起保护书法艺术环境的责任。

    (赵耀华在河北省毛泽东书法研讨会上的发言)

 

 

 

 

 

 

 

 

关于我们 | 冀商动态 | 冀商榜样 | 投资河北 | 冀商论坛 | 冀商史话| 冀商画院| 名企名品
版权所有:天下冀商网    运营:石家庄今视广告有限公司 地址: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西路698号 手机:18032663797  
电话:0311-87688888转1511 邮箱:txjishang@126.com
冀ICP备14006640号-1   

冀公网安备 13010402001916号